急性脑梗死-病理分型-颈动脉易损斑块组

来自cpubmedkg
Admin讨论 | 贡献2021年10月19日 (二) 13:56的版本 (修改1)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主实体:急性脑梗死,关系:病理分型 ,尾实体:颈动脉易损斑块组

实体ID:2797104

关系介绍

待补充

来源

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因多态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中华医学会文献)

方法 2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 分为颈动脉易损斑块组(124例)和颈动脉稳定斑块组(156例).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中华医学会文献)

方法 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68)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6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OPG和MIF水平的变化及PAS三联疗法的干预作用(中华医学会文献)

方法 选择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50例)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100例).

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hs-CRP及MMP-3水平的变化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中华医学会文献)

方法 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68)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68).

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8、IL-6及MMP-9水平的影响(中华医学会文献)

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60)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