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药物治疗-花生四烯酸

来自cpubmedkg
KGadmin讨论 | 贡献2024年7月6日 (六) 13:11的版本 (导入1个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主实体:脑梗死,关系:药物治疗 ,尾实体:花生四烯酸

实体ID:598372

关系介绍

待补充

来源

老年再发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

方法 77例再发脑梗死老年住院患者,发病前连续服用阿司匹林3~38个月,每天100 mg.住院第2天晨起采集空腹静脉血,分别以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小板聚集功能关系探讨(中华医学会文献)

方法 检测117例脑梗死患者及91名健康体检者的HCY及以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反复脑梗死患者服阿司匹林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中华医学会文献)

方法40名至少二次脑梗死的患者和28名一次脑梗死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mg/d)至少7天以上,用二磷酸腺苷和花生四烯酸作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

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 VNTR多态性的分布与脑梗死患者CC基因型与阿司匹林敏感相关性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

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mg/d)至少7 d以上,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作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

奥扎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临床观察(中华医学会文献)

方 法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奥扎格雷组与阿司匹林组(各60例),分别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