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实验室检查-PLT”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pubmedkg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导入1个版本)
(导入1个版本)
 
第16行: 第16行: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
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伴转移者[[PLT]]和PCF高于无转移者(P<0.01),而PDW和MPV无显著性差异(P>0.05).
+
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正常对照者(P&amp;lt;0.01),伴转移者[[PLT]]和PCF高于无转移者(P&amp;lt;0.01),而PDW和MPV无显著性差异(P&amp;gt;0.05).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
 
方法: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的PT、APTT、FIB和[[PLT]],并与健康体检者的上述指标进行对照.
 
方法: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的PT、APTT、FIB和[[PLT]],并与健康体检者的上述指标进行对照.

2024年7月6日 (六) 13:07的最新版本

主实体:恶性肿瘤,关系:实验室检查 ,尾实体:PLT

实体ID:756652

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恶性肿瘤患者PLT检测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对105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PLT进行检测,并与53例健康人比较.

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骨髓造血功能的监测(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WBC,PLT,IPF及IRF的中位数分别为:5.98×109/L,209×109/L,9.6%,7.6%,化疗后分则是:2.12×109/L,89×109/L.18.9%,13.6%.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论:检测Fib、D-D和PLT等项参数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正常对照者(P&lt;0.01),伴转移者PLT和PCF高于无转移者(P&lt;0.01),而PDW和MPV无显著性差异(P&gt;0.05).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的PT、APTT、FIB和PLT,并与健康体检者的上述指标进行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