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风险评估因素-绝经年龄”的版本间的差异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导入1个版本) |
||
第7行: | 第7行: | ||
==来源== | ==来源== | ||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乳腺癌风险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 |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乳腺癌风险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 | ||
− | (2)2组患者在腰椎、股骨颈、全髋关节的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 | + | (2)2组患者在腰椎、股骨颈、全髋关节的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经年龄、BMI、[[乳腺癌]]家族史、[[绝经年龄]]及其它有可能引起乳癌的危险因素作多元校正后,对于各分布组间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优势比)并无显著区别(P>0.05). |
===武汉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 | ===武汉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 | ||
第16行: | 第16行: | ||
===某市2011~2014年乳腺癌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 | ===某市2011~2014年乳腺癌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 | ||
− | 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初潮年龄、[[绝经年龄]]、肿瘤家族史、基因突变、遗传因素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P | + | 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初潮年龄、[[绝经年龄]]、肿瘤家族史、基因突变、遗传因素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P<0.05)。 |
===女性乳腺密度与年龄、生育因素及乳腺癌相关性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 | ===女性乳腺密度与年龄、生育因素及乳腺癌相关性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 | ||
结论年龄、哺乳史、流产史、[[绝经年龄]]、是否做过绝育手术是影响女性乳腺密度的重要因素,绝经期前后女性以及较低乳腺密度类型女性患[[乳腺癌]]风险更突出。 | 结论年龄、哺乳史、流产史、[[绝经年龄]]、是否做过绝育手术是影响女性乳腺密度的重要因素,绝经期前后女性以及较低乳腺密度类型女性患[[乳腺癌]]风险更突出。 |
2024年7月6日 (六) 13:02的最新版本
实体ID:3934576
目录
[隐藏]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乳腺癌风险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2)2组患者在腰椎、股骨颈、全髋关节的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经年龄、BMI、乳腺癌家族史、绝经年龄及其它有可能引起乳癌的危险因素作多元校正后,对于各分布组间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优势比)并无显著区别(P>0.05).
武汉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乳腺良性肿瘤、初潮年龄、绝经年龄、肉类摄入量、油炸烧烤食物摄入、豆类食品摄入、水果摄入、哺乳时间、体重指数、10~19岁胸透次数、精神心理因素等28项因素与乳腺癌的危险性有关.
威海市1636例乳腺癌预后多因素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 共随访1636例乳腺癌患者,失访154例,有效病例1482例,随访率90.6%,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避孕药、发病年龄、绝经年龄、激素受体状况、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的预后因素.
某市2011~2014年乳腺癌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初潮年龄、绝经年龄、肿瘤家族史、基因突变、遗传因素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P<0.05)。
女性乳腺密度与年龄、生育因素及乳腺癌相关性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论年龄、哺乳史、流产史、绝经年龄、是否做过绝育手术是影响女性乳腺密度的重要因素,绝经期前后女性以及较低乳腺密度类型女性患乳腺癌风险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