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辅助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版本间的差异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导入1个版本) |
||
第8行: | 第8行: | ||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术期处理(中华医学会文献)=== |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术期处理(中华医学会文献)=== | ||
术中和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例,呼吸机辅助时间12.0±9.8h,住ICU时间3.91±1.98d,术后住院时间12.35±4.46d.48例患者随访1~59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0例,生存的患者[[心绞痛]]症状均缓解或消失. | 术中和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例,呼吸机辅助时间12.0±9.8h,住ICU时间3.91±1.98d,术后住院时间12.35±4.46d.48例患者随访1~59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0例,生存的患者[[心绞痛]]症状均缓解或消失. | ||
+ | |||
+ |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发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及反复室速1例(中华医学会文献)=== | ||
+ | 急诊介入术后患者恢复较好,无严重再发[[心绞痛]]症状,但一周后复查造影发现前降支支架内血栓,术中处理时出现心跳骤停,予行气管插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抢救措施,术后又反复出现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考虑交感电风暴,但对β阻滞剂并不敏感。 |
2024年7月6日 (六) 12:33的最新版本
实体ID:5101458
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术期处理(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术中和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例,呼吸机辅助时间12.0±9.8h,住ICU时间3.91±1.98d,术后住院时间12.35±4.46d.48例患者随访1~59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0例,生存的患者心绞痛症状均缓解或消失.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发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及反复室速1例(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急诊介入术后患者恢复较好,无严重再发心绞痛症状,但一周后复查造影发现前降支支架内血栓,术中处理时出现心跳骤停,予行气管插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抢救措施,术后又反复出现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考虑交感电风暴,但对β阻滞剂并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