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实验室检查-TC”的版本间的差异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导入1个版本) |
||
第7行: | 第7行: | ||
==来源== | ==来源== | ||
===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代谢参数临床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 | ===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代谢参数临床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 | ||
− |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的[[TC]]、LDL、T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 |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的[[TC]]、LDL、T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HDL差异无显著性(P>0.05);80%以上合并脂代谢异常,TG[[TC]]指标增高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 |
===替米沙坦对肥胖性高血压患者体脂、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中华医学会文献)=== | ===替米沙坦对肥胖性高血压患者体脂、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中华医学会文献)=== | ||
− | 方法 BMI≥125 kg/m | + | 方法 BMI≥125 kg/m<'2>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给予替米沙坦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干预,观察干预前后BP、BMI、腰臀比(W/H)、[[TC]]、LDL-C、TG、胰岛素抵抗指数(IR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 |
===高血压病患者血脂代谢的临床观察(中华医学会文献)=== | ===高血压病患者血脂代谢的临床观察(中华医学会文献)=== | ||
第16行: | 第16行: | ||
===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代谢异常临床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 | ===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代谢异常临床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 | ||
− | 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的[[TC]]、LDL、T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 | + | 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的[[TC]]、LDL、T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但HDL差异无显著性(P>0.05);80%合并脂代谢异常,TG、[[TC]]指标增高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 |
===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和尿酸检测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 | ===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和尿酸检测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 | ||
− | 结果 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存患者[[TC]]、TG、LDL-C、Glu和UA水平均明显比健康对照组高(F=7.32~22.59,P | + | 结果 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存患者[[TC]]、TG、LDL-C、Glu和UA水平均明显比健康对照组高(F=7.32~22.59,P<0.05),而HDL-C却比对照组低(F=8.33,P<0.01). |
2024年7月6日 (六) 12:19的最新版本
实体ID:1567642
目录
[隐藏]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代谢参数临床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的TC、LDL、T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HDL差异无显著性(P>0.05);80%以上合并脂代谢异常,TGTC指标增高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
替米沙坦对肥胖性高血压患者体脂、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BMI≥125 kg/m<'2>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给予替米沙坦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干预,观察干预前后BP、BMI、腰臀比(W/H)、TC、LDL-C、TG、胰岛素抵抗指数(IR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
高血压病患者血脂代谢的临床观察(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取50例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正常人群,测定其血压(mmHg)、体重指数BMI(kg/m2)、血脂TG、TC、HDL(mmol/L).
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代谢异常临床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的TC、LDL、T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但HDL差异无显著性(P>0.05);80%合并脂代谢异常,TG、TC指标增高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
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和尿酸检测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 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存患者TC、TG、LDL-C、Glu和UA水平均明显比健康对照组高(F=7.32~22.59,P<0.05),而HDL-C却比对照组低(F=8.33,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