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实验室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版本间的差异
(修改1) |
小 (导入1个版本) |
||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3行: | 第13行: | ||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分子分期的对照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 |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分子分期的对照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 | ||
−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结果存在一致性(U=7.682,P | +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结果存在一致性(U=7.682,P<0.001). |
===肺鳞状细胞癌p53过度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中华医学会文献)=== | ===肺鳞状细胞癌p53过度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中华医学会文献)=== |
2024年7月6日 (六) 12:55的最新版本
实体ID:1058221
目录
[隐藏]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EYA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59例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分别行Western blot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癌组织与肺组织之间EYA2表达差异,分析EYA2表达与肺癌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
肺癌淋巴结微转移诊断的对比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结果间存在一致性(U=7.682,P=0.0001).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分子分期的对照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结果存在一致性(U=7.682,P<0.001).
肺鳞状细胞癌p53过度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应用单克隆抗p53抗体对石蜡包埋的肺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原发性肺癌p73基因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65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的标本中p73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结合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