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

来自cpubmedkg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主实体:肝硬化,关系:实验室检查 ,尾实体:细菌培养

实体ID:3290284

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门诊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门诊或住院 6 h 内肝硬化患者行诊断性腹穿,抽取腹水 20 ml,计数腹水中中性粒细胞数,并查腹水总蛋白及细菌培养,同时查血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PT).

两种方法定量分析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改变的比较(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 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数量显著增加(P分别为0.004、0.002、0.044、0.026),拟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梭菌数量显著降低(P分别为0.029、0.046、0.045、0.04

降钙素原和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 在94例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66例,其中血、腹水及其他分泌物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8%、30.3%及43.9%.

腹水肿瘤坏死因子α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早期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有腹水但无腹痛及发热等腹膜炎症状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例,行腹水常规检查,细菌培养,放免法测定血清及腹水TNFα,超离子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法检测hsCRP水平.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的关系观察(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3年4月收治的89例肝硬化患者,将89例患者根据出血情况分为两组,其中出血48例,未出血41例,分别在患者入院后第1、3、5天采集咽、尿、血、腹水等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观察,观察分析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