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药物治疗-氟喹诺酮类
实体ID:913005
目录
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阴沟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论: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显示其多重耐药机制较为复杂;碳青霉烯类(如亚安培南)对本菌具有极高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治疗本菌较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四代头孢菌素类和加抑酶剂的青霉素类等药物对本菌仍保持一定的抗菌活性;头孢西
喹诺酮类药物蛋白结合的临床作用(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这些药物在组织、体液和细胞内的浓度高,抗菌谱广,意味着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多数感染有效.
2 083株细菌的药敏状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诱导酶的调查(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论本地区分离的G-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ESBLs和IB.由产此类酶的G-杆菌引起的感染首选亚胺培南单用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复合制剂联合阿米卡星或氟喹诺酮类,万古霉素联合利福平是MRSA或MRSE引起感染的首选药物.
2006~2008年我院抗感染药使用情况分析(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药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感染药.
儿童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目的了解2002-2004年北京儿童医院门诊5岁以下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拭子中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