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临床表现-气虚

来自cpubmedkg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主实体:中风,关系:临床表现 ,尾实体:气虚

实体ID:817605

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缺血性中风证候演变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选择414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在住院第1、2、3、7、14天采集《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中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证候要素的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采用线性相关、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研究不同时点证候要素和

中风病诊治中证候问题探讨(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均提示中风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以气虚、阴虚等本虚证候为多,中风病的中医诊治依据医生的望、闻、问、切四诊信息,本文探讨了中风病诊治中有关证候的几个问题.

首次缺血中风后1年内中医证候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论:首次缺血中风后1 年内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的证候表现,证候要素的组合多表现为气虚、血瘀和内火的单独出现或相互组合;"标实"之证易于相兼,风、火、痰三证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结果:中风急性期前2周风证是最为常见证候,痰证次之;至发病2~4周,风证和痰证并重;在恢复期前3个月,血瘀证为最常见证候,痰证、火热证次之;在恢复期的后3个月,气虚、血瘀、痰阻为其主要证候;后遗症期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候,阴虚阳亢、风证、痰证次之.

缺血性中风患者急性期DWI影像ADC值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探讨(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60 例,按中医证候标准分为风、火热、痰、瘀、气虚、阴虚阳亢六大证候,观察发病6~48 h及10 d时的证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