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

来自cpubmedkg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主实体:不稳定型心绞痛,关系:药物治疗 ,尾实体:抗血小板药物

实体ID:1298697

关系介绍[编辑]

待补充

来源[编辑]

瑞舒伐他汀与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选取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 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 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 次,共用药8 周;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抗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药(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因此它能有效地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缺血性并发症 ,并且可以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长期预后,是一类很有应用前途的抗血小板药物.

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疗效及设计方案初探(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本文总结了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的疗效评价,其主药为抗凝血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并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特殊的临床过程,对如何进行临床试验设计作了初步探讨。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自发性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60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接受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曲美他嗪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华医学会文献)[编辑]

方法 82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0例,接受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